IF条件判断函数怎么用?七种条件判断用法,轻松解决条件判断问题
IF函数是工作中最常用的函数之一,因为if函数大多是搭配其他函数一起使用,很多人会对这个函数感叹非常难,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if函数的7个常见用法,学完你就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函数了。
1、单条件判断返回值
函数公式:
=IF(B2>=80,\”合格\”,\”不合格\”)
当条件成立时候判断为真,条件不成立时判断为假。
2、多重条件判断
函数公式:
=IF(B4=101,\”现金\”,IF(B4=102,\”股票\”,IF(B4=103,\”原材料\”,\”\”)))
当B4单元格条件成立的时候执行第二参数,不成立执行第三参数。注:多条件判断时,注意括号的位置,右括号都在最后,有几个IF就输入几个右括号。
3、多区间判断
函数公式:
=IF(B4>=90,\”优秀\”,IF(B4>=80,\”良好\”,IF(B4>=60,\”合格\”,\”不合格\”)))
区间:小于60不合格,60-79为合格,80-89位良好,90-100为优秀。注:IF在进行区间判断时,数字一定要按顺序判断,要么升要不降。
4、多条件并列判断
两科成绩同时大于等于80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IF(AND(B4>=80,C4>=80),\”合格\”,\”不合格\”)
注:and()表示括号内的多个条件要同时成立,or()表示括号内的多个条件任一个成立。
5、复杂的多条件判断
=IF(OR(AND(A1>60,B1<100),C1=\”是\”),\”合格\”,\”不合格\”)
=IF(ADN(OR(A1>60,B1<100),C1=\”是\”),\”合格\”,\”不合格\”)
IF函数结合And和OR进行多条件判断。当多个条件同时成立或者是只要一个条件成立时候如何去操作。
6、判断后返回区域
=VLOOKUP(A1,IF(B1=1,C:D,F:G),2,0)
注:IF函数判断后返回的不只是值,还可以根据条件返回区域引用。
7、IF({1,0}结构向左查询
=VLOOKUP(J5,IF({1,0},B:B,A:A),2,0)
注:利用数组运算返回数组的原理,IF({1,0}也会返回一个数组,即当第一个参数为1时的结果放在第1列,为0时的结果放在数组第二列。
Excel表格中if函数大于60小于40,该怎么表达?
if函数是excel的必会基础函数之一,它的作用是通过判断条件参数的真假,来返回条件为真和为假对应的参数结果。
它的函数表达式为:=if(判断条件,为真的结果,为假的结果)
那么如题所言,大于60小于40在if函数中该怎么表达?!
首先,在正常的数学逻辑下,不会存在一个大于60且小于40的数值,因此我们看待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表述错误,实际问题应该是小于60大于40该怎么表示?
第二种情况是大于60或小于40!
这两种情况才是符合数学逻辑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们的if公式写法。
如下图所示,作者设置了两个公式:
公式1、=IF(60>A2>40,1)
公式2、=IF(40<A2<60,1)
这两个公式的含义都是判断A2的值是否小于60大于40。
公式1和公式2都省略了第3参数,则表示当条件判断为假时,会返回逻辑值false,为真则返回参数值1。
从图中可见,这两列公式的结果却迥然不同,公式1的结果全部显示为1,也就是代表条件判断全部为真,返回了第2参数的值,即1。
而公式2的结果恰好相反,全部显示为逻辑值false,即表示条件判断为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我们来分解一下公式中判断条件的含义。
如下动图所示,在公式编辑栏中选取“60>A2”,然后按下F9来预览这个算式的结果,为false,随后按下ESC键退出预览状态,再重新点击编辑栏选取整个判断条件“60>A2>40”,预览结果为true,即表示条件判断为真,那么返回第2参数值1。
这里其实隐藏了一个excel的小知识,当列表出现混合文本时,它们的大小排序是“逻辑值>中文>数字”。所谓混合文本,就是包含了数字,中文,逻辑值等,如“4、你好、ture”这3种值的排序是“ture>你好>4”。
回到公式,当我们第一次预览公式中的算式结果时,得到了一个逻辑值,当我们继续预览整个条件的结果时,其实也就是逻辑值和后面一个数字的大小比较,如上所讲,逻辑值是要大于数字的,因此条件判断为真,返回结果为的第2参数的值!
接下来看公式2的条件写法,根据上面的判断步骤,可以分解为逻辑值小于60的判断条件,那明显这个判断是不为真的,则返回省略的第3参数值false。
那综上所述,第一种情况下的小于60大于40,它的两种公式写法都是不对的,它实际成为了逻辑值和数字的大小判断。
因此我们要改变公式的条件写法,小于60大于40,可以理解为小于60且大于40,那根据if函数“且”与“或”的固定表达,我们可以输入公式:
=IF(and(A2>40,A2<60),1)
这是典型的if函数“且”的条件写法,and函数用来判断多个条件是否全部为真,全部为真则返回第2参数值,任一条件不为真则返回第3参数值。
那回到第二种情况大于60或小于40的公式写法,则是if+or的固定表达,其公式为:
=IF(OR(A2>60,A2<40),1)
or函数也是一个判断函数,与if函数组合在一起,通常用来判断多个条件满足任一条件为真,就返回为真的参数结果。
别怕,IF函数其实很简单
小伙伴们好啊,今天咱们说一个看起来特别简单,但是用处特别大的函数——IF。
如果有妹纸问你,这个周末准备怎么过?
你会说:看天气情况吧,不同的天气,我的选择也不一样。
每个包含“如果……那么……否则……”的句子,在Excel的公式中,都可以使用IF函数将其翻译成Excel的“语言”,改写成Excel的“公式”,就是:
IF(周末是晴天吗?和朋友去郊游,去书店看书)
当然,这不是一个正确的Excel公式,但却是IF函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逻辑。在这个“公式”中,IF函数就扮演了“如果……那么……否则……”这组关联词的作用,而Excel处理IF函数的过程,就像你在岔道口选择道路一样。
每个IF函数,都像一条一分二的岔道。公式每次走到IF的岔道口,都会对设置的条件进行判断,再根据判断的结果是TRUE还是FALSE,决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当你需要在多种结果中选择一个时,可以让IF函数替你完成。
例如,要为B2中的学生成绩评定等次,等次只有两种:“及格”和“不及格”。评定的标准为:如果分数达到60分,那么评定为及格,否则评定为不及格。
如果想让IF函数替你解决这个问题,公式可以写为:
Excel收到你输入的公式后,便会按你指定的评定标准去评定成绩的等次。
无论是用语言,还是文字,在描述一个问题时,都应该注意语序。“如果”和“那么”的后面应该是什么内容,并不是随意的,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如果”的后面是要判断的条件,“那么”的后面是条件成立时返回的结果,“否则”的后面是条件不成立时返回的结果。只有按这个规则去设置IF的各个参数,Excel才会明白你的意图。
IF共有3个参数,每个参数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参数设置正确,Excel才会明白你的意图。
单个的函数作用和功能都是比较单一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多个函数嵌套使用,接下来再和大家分享几个常用的IF函数嵌套组合。熟悉这些嵌套函数的使用,提高效率一丢丢还是有可能的。
如下图,要对B2单元格中的分数进行判断,大于60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咱们就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公式:
=IF(B2>60,\”合格\”,\”不合格\”)
注意,在公式中直接返回字符时,需要在字符前后加上一对半角的双引号。
如果B2大于60,B2>60部分返回逻辑值TRUE,IF函数返回第二参数指定的字符“合格”,否则返回第三参数指定的字符“不合格”。
刚刚这个是单个条件的判断,使用IF函数还能完成多个条件的判断。
如下图,要对B列的职务进行判断,如果等于“秘书”,那么补助为1000。如果不等于“秘书”,再继续判断,如果等于“助理”,那么补助为800,否则为0。
前面咱们说过,IF函数的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可以是数值、文字,也可以是一段其他的公式。
这里咱们就要将IF函数的第三参数也写成一段新的IF函数,实现对B列的职务执行两次判断。
=IF(B2=\”秘书\”,1000,IF(B2=\”助理\”,800,0))
最外层的IF函数先判断 B2=\”秘书\” 的返回结果是不是TRUE,如果是TRUE,就返回第二参数指定的数值1000。
如果B2不等于秘书,“ B2=\”秘书\””得到FALSE,IF函数返回第三参数的内容。
哪些才是最外层这个IF函数的第三参数呢?
对了,就是标记颜色的这部分 IF(B2=\”助理\”,800,0) 。
在“ B2=\”秘书\””的判断结果为FALSE时,标记颜色的这部分开始干活了,先来判断“B2=\”助理\””的条件是否成立,如果这部分条件判断返回的是TRUE,则返回里面这个IF函数的第二参数800,否则返回里面这个IF函数的第三参数0。
如下图,如果B列的岗位是秘书,并且C列的入职年限大于1,则补助1000元,否则补助为0。
这里要同时判断两列条件是不是符合,IF函数功力有限,需要请天山二佬——AND和OR函数来帮忙。
AND函数和OR函数都是对多个参数返回的逻辑值执行判断。
区别在于:
当所有参数返回的逻辑值都为TRUE时,AND函数才返回TRUE。
而OR函数则是在任意一个参数返回的逻辑值为TRUE时,就返回逻辑值TRUE。
就像下图中,4个护士(参数)分别判断血常规正常吗?心电图正常吗?肝功正常吗?B超正常吗?
当每个护士(参数)的判断都是TRUE时,AND医生最终才会下检查结论:OK(TRUE),正常。
下图中,4个护士(参数)分别判断血常规有问题吗?心电图有问题吗?肝功有问题吗?B超有问题吗?
当任意一位护士(参数)的判断是TRUE时,OR医生就会下检查结论:OK(TRUE),办理住院手续吧。
回到开始的问题,咱们要对岗位和入职年限两个条件进行判断,只有当 岗位=“秘书”的判断结果为TRUE,并且入职年限>1 的判断结果也为TURE,才返回补助1000元,这里要用哪个医生呢?对了,就是AND。
D2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向下复制到D8。
=IF(AND(B2=\”秘书\”,C2>1),1000,0)
以D2单元格中的公式为例,B2=\”秘书\”返回的结果是FALSE,C2>1返回的结果是TRUE,AND函数最终返回FALSE。IF函数根据AND函数的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进行判断,最终返回第三参数0。
假如咱们换一个判断标准,如果 岗位=“秘书”,或者 入职年限>1,就给1000元的补助,只有两项都不符合,补助才是0。
这里的判断要求是多个条件符合其一,只要把上面公式中的AND换成OR就可以。
=IF(OR(B2=\”秘书\”,C2>1),1000,0)
以D2单元格中的公式为例,B2=\”秘书\”返回的结果是FALSE,C2>1返回的结果是TRUE,OR函数最终返回TRUE。IF函数根据OR函数的结果为依据进一步进行判断,最终返回第二参数1000。
再来说说按多个范围区间判断的问题。
如下图,要根据B列的月收入进行判断。
标准为:
月收入低于10000为贫困型;
月收入在10000至50000为温饱型;
月收入大于50000为小康型。
这里要对B列的数值进行多轮判断,就要用到多个IF函数的嵌套了。
咱们先把前面的判断标准整理一下,先判断B2是否小于10000,条件成立返回“贫困型”;如果B2不小于10000,那就继续判断B2是否小于50000,条件成立返回“温饱型”;如果条件仍然不成立,就是月收入大于50000的那些了,返回“小康型”。
把上面这几句话换成IF函数的组合,是这样的:
=IF(B2<10000,\”贫困型\”,IF(B2<50000,\”温饱型\”,\”小康型\”))
其中红色部分的IF函数,就是前面这个IF函数的第三参数。先判断蓝色部分的条件,蓝色部分的条件不成立时,再判断红色部分。
执行多区间判断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前面的判断条件不能包含后面的判断条件。
如果将公式写成下面这样,再看看结果,那就全部脱贫了。
=IF(B2<50000,\”温饱型\”,IF(B2<10000,\”贫困型\”,\”小康型\”))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以B3单元格为例,如果先判断2500<50000, 条件肯定是成立的,这时候IF函数返回第二参数“温饱型”,后面的就不再判断啦。
刚刚咱们是从第一节车厢开始往后找的,其实也可以从最后一节车厢往前找。
下面这个公式,就是先从最高的标准开始判断,然后逐级向下。
=IF(B2>=50000,\”小康型\”,IF(B2>=10000,\”温饱型\”,\”贫困型\”))
最后再补充一个小伙伴们经常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比如要判断B2的数值是否在10000至50000之间,符合条件返回“温饱型”,不符合条件则返回\”待考察\”。
下面这个公式结果显然是不对的:
=IF(10000<B2<50000,\”温饱型\”,\”待考察\”)
为什么出现误判呢?
其实这不怪IF,是咱们的写法有问题了。
上面这个公式中,IF函数的第一参数10000<B2<50000,运算过程为:
先判断10000<B2,结果得到逻辑值TRUE,然后再使用TRUE与50000进行比较。根据Excel中的潜规则,逻辑值是大于任何数值的,所以这一步就会返回逻辑值FALSE,而IF函数也最终返回第三参数的内容了。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这样的:
=IF(AND(10000<B2,B2<50000),\”温饱型\”,\”待考察\”)
或者:
=IF(AND(B2>10000,B2<50000),\”温饱型\”,\”待考察\”)
除了上面这些基础的内容,IF函数函数还被广泛应用到数组公式中,这些内容咱们就留着以后再说啦。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祝各位小伙伴一天好心情!
图文制作:罗国发 祝洪忠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