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新品Vive Flow预测:新一代观影神器?

HTC VIVE在9月28日通过多个社交媒体对外公布:10月14日,将有一款名为Vive Flow的产品推出。

HTC在后续的多张宣传照片中都展示了一个水杯状的物品,并且盖子上印有HTC VIVE的logo,这不免让很多关注HTC的用户思考起来,这一次HTC在搞什么鬼?

作为长期关注XR行业的新浪VR,我们也询问了相关人员,得到的是没有关于Vive Flow,让我们一起期待14日晚上的发布会。

Vive Flow可能是一款主打观影的设备

HTC VIVE在今年发布了PCVR HTC VIVE Pro2以及一体机VIVE Foucs 3,根据HTC以往的更新频率,Vive Flow不会是PCVR或者性能强劲的一体机。

此前,新浪VR记者认为会是一款配件,毕竟HTC VIVE此前陆陆续续推出了很多头显配件,比如:嘴部追踪器等等。但是在查阅一些资料之后,新浪VR认为Vive Flow没有那么简单。

HTC VIVE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提交的监管文件中出现了一款新的HTC Vive 头显。

FCC 的认证标志着距离推出消费电子产品又近了一步,认证的新头显型号为 2Q7Y100,与目前任何Vive 头显都不匹配。意味着Vive Flow可能不会是一款配件,而是一款新的VR/AR头显。

PCVR和一体机比较笨重,根据HTC VIVE发出的照片,谁会戴着头显做瑜伽呢?

其宣传照片显示的水杯状盒子,有可能存放Vive Flow的盒子,所以Vive Flow体积应该不会太大。对于XR熟悉的朋友知道,体积不大意味着可能是主打观影、娱乐和日常办公,因为用于游戏的头显体积一般都会比较大。

此外,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消息,就是Vive Proton!

2020年HTC首次展示了 Vive Proton,Proton 是 HTC Vive 未来 XR 眼镜式设备的原型,HTC 设想了两个版本的 Proton,一个独立的头显,包括自己的处理器和电池电源,以及另外一个版本将由智能手机或 PC 等主机设备供电。

这么看来,Vive Flow和Vive Proton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或许是Vive Proton更名为Flow,也或许是与Proton相似的试探性产品。

Vive Flow可能是新的系列

根据HTC在8月份的一份商标申请中的信息显示,用于计算机模拟现实的头戴式显示器,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

与上面我们预测Vive Flow是观影头显结合,Vive Flow很有可能会成为HTC VIVE主打观影系列产品。如果将Vive Flow作为新的系列,那么HTC VIVE的产品线将更加丰富,目前HTC VIVE主要拥有PCVR、一体机、VR配件等硬件产品线。

随着大部分用户需求不同,PCVR和一体机可能不适合部分只想体验观影的用户,而且观影头显目前虽然很多,但是体验参差不齐。笔者倒是很希望有一款体验优秀的观影产品出现,毕竟每次出差在飞机上拿着手机消耗时间颈椎受不了。

外媒如何猜测Vive Flow

  • Vive Flow的发布时间公布以来,外媒也相当关注这款新品的动态。
  • Techradar:HTC Vive Flow 可能是一款可与 Oculus Go 竞争的便携式 VR 头显。
  • Roadtovr:Vive Flow 也有可能根本不是 VR 头显,而是该公司首款基于高通的“Smart Viewer”参考设计的AR头显。
  • VRfocus:很可能是一款相当小的一体式VR 消费设备,或者可能是该公司首次涉足 AR 眼镜。
  • uploadvr:可能会看到 HTC 自己开发的智能眼镜或连接到智能手机的 AR 设备,类似于 Nreal Light。
  • Pocket-lint:这款头显真的是该公司首次尝试 AR 眼镜吗?
  • MIXED:HTC 即将推出首款 AR 眼镜。

如何看待外媒猜测?

大部分外媒猜测HTC VIVE Flow是一款AR眼镜,笔者认为外媒的猜测有一定的可能性。

AR是HTC多年来没有涉及的领域,而且国内Nreal、影创、耐德佳等都较早涉及AR领域。高通认为VR/AR结合才是未来XR行业的发展趋势,HTC会不会为了适应发展趋势先做一款AR眼镜呢?

笔者认为HTC 当年压全部身家发展VR,极有可能为了未来的XR趋势走出试探的一步。

外媒的猜测也有可能是对的,AR目前主要采用光波导技术,如果成本压下来,也许消费级AR的春天就会到来。

总结

HTC作为XR行业内发展多年的企业,对于XR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汪丛青曾表示设备研发前期,一般高端设备商用会多一点,因为商家愿意多花钱买更好的设备,但家用预算有限。时至今年,HTC VIVE硬件虽然比较贵,但是HTC VIVE早已从C端市场开始转向B端,对于B端的用户而言,HTC VIVE设备倒是有表现还不错。

Vive Flow就让我们一起期待14日晚11点的HTC 发布会吧,对了,新浪VR也会关注当天的发布会,并且也将参与到HTC VIVE线下活动,届时新浪VR将会给大家带来最新的报道。

旗舰未到CES2015三大遗憾

2015-01-08 05:00:00 作者:高一洋

2015年伊始,我们迎来了今年的首场全球消费电子类大型展会——CES2015,虽然开展只有两天,但是众厂商们该开发布会的开发布会,该揭开神秘面纱的机型也已亮相,可以说正常展会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悬念和期待可言。纵观众手机厂商,骁龙810的首次正式亮相确实让我们感到了兴奋,但是整体而言我们依然很多遗憾在其中。今天笔者也为网友们盘点一下对于智能手机这条产品线来说,CES2015的三大遗憾。

CES2015三大遗憾

手机并非主流本身就是遗憾

说到遗憾,其实笔者最为遗憾的是虽然CES作为全球最具影响的消费电子展会之一,但消费电子这个概念包含的产品线太过庞大,大多数人看来只要是电子设备产品并且是大众消费级别定位的产品都可以称之为消费电子类设备,所以说对于CES2015本身来说,智能手机本身只是众多参展设备中的一个分支。当然相比其他产品线而言手机占据的比重本身已经很大了,这从参展厂商带来越来越多的手机新品就能看出来。

CES向来都不是手机产品线的主战场

其实作为一家大型展会来说,产品线丰富本身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为什么笔者还要说这是一个遗憾呢。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逻辑性的分析,首先我们如果这个并不是以某个产品线为主的话,该产品线的关注度就会被分散,也就是说即使发布了产品其声量也不够大,有可能是关注度本身就不够也可能是其他产品分散了它的关注度,所以说这种局面就可能会让厂商不愿在这时候发布重磅机型,这当然就成为了遗憾之一。

旗舰机集体缺席

通过现在CES2015的现状也似乎验证了笔者前文中所推测的,在今年CES2015上虽然不乏一些高关注度机型,但旗舰机的集体缺席就成为了比较大的遗憾之一。有的朋友可能会说,LG G Flex2难道不算是旗舰机型么?其实在笔者看来,首款搭载骁龙810的LG G Flex2固然抢眼,但作为一款弧形屏的手机其试水性质或者说是宣传作用更多一些。这就像三星GALAXY Note 4与Note Edge一样,他们算是兄弟,但很明显GALAXY Note Edge并不是一款常规的走量的机型。

三星GALAXY S6未在CES登场(图片引自techradar)

在《索尼Z4或成唯一旗舰 CES2015新品预测》一文中我们预测几款可能登场的新品,但其中三星GALAXY S6、HTC One M9以及索尼Xperia Z4这三款旗舰机型都没有登场。三星GALAXY S6不用多说,三星向来都喜欢自己来一场bigger满满的发布会,跟别人一起开本身就不太现实。

索尼Xperia Z4缺席很遗憾(图片引自techradar)

而对于HTC来说,他们似乎更喜欢把旗舰机型留在3月发布,所以说MWC2015应该更加合适一些,这也正好印证了笔者之前的“推理”。至于索尼Xperia Z4本应该是相当有可能的,因为从Xperia Z1开始索尼手机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Xperia Z4这时候推出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不过遗憾的是在北京时间1月6日的索尼发布会上我们并没有见到的这款产品,“传说”中的全球首款4G RAM手机的称号也被华硕ZenFone2夺去了。

HTC One M9也未出现(图片引自pocket-lint

总之,在CES2015上我们看到的是旗舰机型的集体缺席,这对于很多数码发烧友来说肯定是有些浪费感情,空欢喜一场。所以说针对这种情况也是一种遗憾,而且这和消费者也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Android突显冷清

聊完了大环境、说过了旗舰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些智能手机自身的一些问题——平台,智能手机之所以叫智能手机是因为智能操作系统的加入,而这些同样是消费者们在选购时的考核要素之一。而在平台这方面,今年的CES完全可以用冷清来形容,只有Android平台“独占”的展会一定不是好展会。

更多小众平台转移主战场

在目前来看,最大的两个智能移动平台无疑是iOS和Android,Windows Phone也勉强算上,iPhone一年就那么两款,来参展一点意义也没有,而除此之外,本次CES2015我们只能找到Android手机的身影了。而Windows Phone这边则是由于一些收购上的问题导致,非“套娃”机型以及旗舰机型有可能下班年才会出现。而至于其他的小众平台,黑莓虽然慢慢有些“回暖”,但BB10似乎并没有太多看点;Tizen今年一上来把重心完全放在了智能电视上;Firefox OS同样转移到了其他产品线。所以说今年只有Android阵营的大军来袭让手机圈显得有些冷清。

其实说了这么遗憾,并没有什么不满或者任何唱衰等臆想在其中,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正因为有了期待才有遗憾,这些遗憾也能再次转化为期待,让我们把更多目光放在以后,厂商也有时间把“大招”攒到最后放出来,所以说这些遗憾也许在之后的展会或者发布会上都是给我们的惊喜。

法国亚马逊入手Xbox One 开箱体验

我也没有想到我竟然会买Xbox One!!!像我这种艺术狂热分子也会被游戏剁手!!!问我为什么?我也无法理解(sorry,i dont understand!)!但是我还是买了!!!

以上算是标配。

这是(上图)法亚上的快递信息,虽然进度条还没走完!11月5号下单,6号扣款,7号发货(从7号到14号先后从法国到比利时然后到德国斯得芬堡,最后经由法兰克福发出),然后北京、陕西,最后到我手上(具体时间看下图)。整个时间刚好一个月!!!从14号之后的时间一直等啊等啊,终于有天不耐烦了!!!看到有购买的值友已经在海关处等着放行,而我的呢,还!在!路!上!!!所以,我发邮件问,最后他们退了我38.78欧的邮费!然后无税到手!!!我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sorry,i dont know!)!

注:以下图片顺序依次为从左到右,先上后下的顺序。(最后让我们感恩PS的伟大)

左,看到的时候箱子已经被cao的不像样子了!!!已经变成这幅德行!!!

中,箱子2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箱子根本就没有加固!!!

右,这么多单据全部都折叠放在了顶部的一个塑料袋里!

打开箱子,就像我说的那样里面没有加固!!!连简易加固都!没!有!!!

箱子里面还有一张小清单(中图)。

左,简单罗列,所有物件齐全。但是耳机的盒子已经被cao!坏!了!!!

右,耳机盒子坏掉,不合格!!!耳麦和耳机是分开的(右图中间),还有说明书以及干燥剂。最右边就是耳机了,这固定耳机的壳也被cao!坏!了!!!

okay,破膜!

然后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一层的破开!

左,主机,手柄(手柄是旧版,没有3.5mm耳机插孔,所以需要购买适配器),送的电池。(没错!反射面里面的画,就是我画的!!!)

右,说明书以及14天的金会员。

嗒哒!全家福!!!(为什么有些地方模糊?因为对于艺术狂热分子来说,时间都花在创作上!!!房间乱一点无!所!谓!!!)

看细节:

从左到右前三张,依次是高清钱、电源插头、变压器。

右,不得不说很仔细!高清线折叠之后,除过两头先用线绑好,然后再用另外铁丝线再固定。

电源线和变压器都有一次性的黑纸带封条。属于油性纸,撕开后还有层透明塑料薄膜(右图)。

连接变压器,主机屁股后面的封条、各种插孔。

开机画面:

依次,logo-连接手柄-选择语言(英语)-连接Wi-Fi-跳转-连接成功-选择地区(美国)-更新。

下载更新(1183M)-更新中途重启-继续更新。

注,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看到很多值友说出现更新错误。(是不是你们选择了繁中的缘故???)

下载时间太长,luca跑过来凑热闹。顺便和手柄say了个hi!!!

然后,选择时区(u8-taipei)-energy on-跳转-(选择账号和输入密码,主机提示说outlook.com/xbox.com,我没管。我直接输入了我的live.com帐号[关于帐号,我得感谢当年我的第一台智能手机,htc radar,号称当年第一台中文wp手机,否则还要注册。])相关协议-关于密码(lock it down)-颜色-金会员-3档金会员的价格(跳过)。

最后,提示30天的免费金会员!!!(没错,只要绑定信用卡!!!但是我,还是跳!!!过!!!)-结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选择地区是美国,live帐号也是美国,所以会有30天的免费金会员?懂得值友,快告诉我是不是因为这样!!!]

开机画面(一)!

开机画面(二)!

主界面:

依次,logo界面-(更新后再次连接手柄)连接手柄-home-community(因为从来没加友,所!以!什!么!都!没!有!)-oneguide-games-apps-movies&tv-music-硬盘容量。

在手机上打开xbox one smartglass,连接-主界面(连接成功)-control。(nexus5登场!!!)

最后,在games里面打开STAR WARS为信仰充值!

然后turn off。

重新打包放进箱子。

合上箱子。

看书。

学习。

PPPPPPPPPPPPS+,

luca在前面入镜,原来是想出去玩!!!去找它心仪的狗!妹!子!!!

所以,遛完狗回来继!续!看!书!!!

附上luca囧萌照!

(若有不当、错误,请见谅!包容!谢谢!!!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