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到底有多少版本,哪款更好用
Adobe Photoshop,简称“PS”,是由Adobe Systems(中文:奥多比)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畅销的图像编辑软件。
从1990年推出PS1.0以来,截至2020年,主要有1.0/2.0/3.0/4.0/5.0/6.0/7.0,CS1/CS2/CS3/CS4/CS5/CS6/CC/CC2014/CC2015/CC2016/CC2017/CC2018/CC2019/CC2020等版本。
【1987年问世-1988年被出售】
1987年托马斯·诺尔(Thomas Knoll)和他的哥哥约翰·诺尔(John Knoll)共同开发了一个程序,经过多次改名后,在一个展会上接受了一个参展观众的建议,把程序改名为Photoshop。
1988年将其出售给了Adobe公司。
【1990年-2002年:从PS1.0到PS7.0发展阶段。】
1990年2月,Photoshop版本1.0.7正式发行。
1991年6月,Adobe发布了Photoshop 2.0(代号Fast Eddy)从这个版本开始Adobe内部开始使用代号,在1991年正式发行。
1994年,Photoshop 3.0正式发布,代号是 Tiger Mountain。该版本的重要新功能是Layer,Mac版本在9月发行,而Windows版本在11月发行。
1997年9月,Adobe Photoshop 4.0版本发行,主要改进是用户界面。Adobe在此时决定把Photoshop的用户界面和其他Adobe产品统一化,此外程序使用流程也有所改变。
1998年5月,AdobePhotoshop 5.0发布,代号Strange Cargo。
2000年9月,Adobe Photoshop 6.0,发布代号Venus in Furs。
2002年3月Adobe Photoshop 7.0版发布代号Liquid Sky。
【2003年-2012年:从CS到CS6发展阶段。】
2003年10月发行Adobe Photoshop CS(8.0)。
2005年4月Adobe Photoshop CS2发布,开发代号Space Monkey。
2007年4月,发行Adobe Photoshop CS3。
2008年9月,发行Adobe Photoshop CS4,套装拥有一百多项创新,并特别注重简化工作流程、提高设计效率.
2010年05月12日,发行Adobe Photoshop CS5,加入了编辑→选择性粘贴→原位粘贴、编辑→填充、编辑→操控变形 ,画笔工具得到加强功能。
2012年3月22日发行Adobe Photoshop CS6Beta公开测试版,新特性有Photoshop CS6和Photoshop CS6 Extended中所有功能。新功能有内容识别修复,利用最新的内容识别技术更好地修复图片。另外,Photoshop采用了全新的用户界面,背景选用深色,以便用户更关注自己的图片。
【2013年至今:从PS CC到PS CC2020发展阶段。】先后推出了CC/CC2014/CC2015/CC2016/CC2017/CC2018/CC2019等版本。
PS几乎成了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插画设计、界面设计(即UI设计)、数码照相与图片修复、室内外效果后期制作、影视动画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人评说PS是当今十大最知名软件之一,至于谁评选的姑且不论,PS在工作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却是不可否认的,掌握PS是胜任很多工作的前提条件。
30多年来,PS经历了太多的版本升级。但其核心的功能界面,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快捷键也一直延续下来,所以这个神奇的PS,我们只要学会其中任何一个版本,去使用其他版本,就基本不会有问题。当然版本越高,功能越优化,新功能越多,同时对电脑硬件要求也越高,配置满足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尽可能高的版本。
入门级PCIe4.0固态硬盘,M.2硬盘中的性价比——PNY CS2140测评
PCI4.0固态硬盘发布以后,高达6~7000MB/S的读写速度虽然惊艳,但它的价格也不低,选择廉价一点的PCIe3.0硬盘,读写性能又只有1~2000mb/S,有没有速度和价格适中一点的产品呢?还真有,那就是PNY(必恩威)出品的,入门级的PCI4.0固态硬盘——CS2140 SSD。
PNY的中文名称是必恩威,它出品的这款基于PCI4.0的M.2硬盘,型号是CS2140,它使用的一次性的包装风格,硬盘一旦从包装中取出就无法还原。
常规的M.2硬盘一般喜欢盒装风格的设计,这种一次性风格的包装正常会用在SD存储卡上,这个包装的风格特点是防盗、防调包,为了强化这一特点,PNY在包装的背面做了一个开窗,可以透出产品背面的SN信息,而包装背面也贴了一张SN卡,两者信息相同就证明产品盒子的产品没有问题。其实它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没有印在包装上,那就是产品支持五年有限保固。
PNY这个品牌听起来比较陌生,它的中文名是“必恩威”,从介绍看,是一家成立了30多年的美国公司。CS2140这款产品是入门级的PIC4.0固态硬盘,它没有散热结构,是一张裸盘,好在主板上有散热保护板,并不影响使用。
硬盘的反面贴着产品的信息贴纸,毕竟这块硬盘的容量只有1T,两颗闪存颗粒就够了。
它的主控使用的是群联为PCIe4.0开发的PS5019-E19,它除了只有4个NAND通道外,其它性能和旗舰级的E16主控相似,峰值读写速度均在3600MB/S以上。
它的两颗NAND FLASH颗粒,单颗500GB容量,从上面的型号“TABHG94AYA”看,NAND FLASH颗粒的生产商是日本东芝,是176层3D NAND TLC闪存芯片。
必恩威CS2140的规格是2280,重量仅6.6g,传输模式是PCIe4.0 ×4,需要主板支持PCie4.0才行,而支持这种规格的最低配置,就是我现在用的这款电脑:主板B560,CPUi5-11400。它安装很轻松,主板做了免螺丝设计,白色的塑料拨片转一下就装好了。也难怪以前用过的M.2固态硬盘,包装里都送起子和螺丝,这款产品却啥也没送。
它虽然没有散热结构,这一点不影响使用,因为主板带有M.2散热结构,不喜欢这个造型的话,买一个带有ARGB效果的散热器也不贵。
第一次接触M.2固态硬盘的时候,装系统可麻烦了,需要找到内置NV驱动的WIN7熊才行,记得当时找了好久才找到,时间过了这么久,Windows 11系统都发布了,我就直接装Windows 11 系统了。
先用做好的启动盘,进入PE系统,使用分区软件,将硬盘分个区,留250G给系统盘足够了吧。
虽然同样是1T硬盘,必恩威CS2014的实际空间是931.51GB,比我手里的另一款1TPCIe3.0的硬盘少了10多个G,对于使用没有太大影响。
系统安装后,再把我需要用的软件全部装好,未进行任何优化的情况下,从按下电源键到系统完全启动,一共耗时44秒(管家提醒是20秒),优化后启动速度还能更快一点。
PNY官网有提供固态硬盘的检测软件,但可能是这款硬盘是新出的,软件还没跟上,在检测时,软件提示不支持的控制器类型。
那就直接用“CrystalDiskMark”8.0版本跑个分看看,从最终的数据看,随机读取速度可以达到3446MB/S,写入速度也高达3251MB/S,和它宣称的速度差不多符合。
我另外还用了“AS SSD Benchmark”这款软件测试,读写速度分别是2496和2942MB/S。
而“ATTO Disk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相比较而言,写入的数据偏大。读取数据在1-4m文件的时候,突破了3000MB/S,写入数据从64m文件的时候就达到3500MB/S以上,最大可能接近4000MB/S。相对来说,还是“CrystalDiskMark”的数据最靠谱。
经过几轮软件测试后,硬盘的温度只有27℃,只比刚打开的时候增加1℃,温度控制比PCIe3.0和4.0旗舰版M.2固态硬盘都要好,后者的使用温度能达到40℃左右。
PNY CS2140 这款M.2固态硬盘,它的读写速度虽然和PCIe.4.0旗舰产品有差距,但它胜在价格便宜,1TB只要499,同等价位的PCIe3.0级别的M.2硬盘的读写性能一般在2500MB/S左右。因此,只要主板支持PCIe4.0,又不想花大价钱购旗舰级别的M.2固态硬盘,PNC CS2140是最合适的选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淘宝的腾创固态专家店铺了解下。
机械革命Umi Pro II笔记本评测:可以塞进包里的移动“游戏本”
笔者在2018年底曾花了7000人民币DIY了一台台式机,当时一方面是为了玩游戏,另一方面则是方便自己在家办公。不过事与愿违,这台电脑组装好了之后,几乎每个月开机的次数都是个位数,后来我认真想了想,这台台式机之所以会吃灰,一是自己本身就没时间去玩游戏,二是这台主机实在是过于沉重和庞大,不方便携带和移动,每次回老家或者是出差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它却又无能为力,同时又懊恼,当时怎么就不买一台性能笔记本呢?既方便携带,又能畅玩游戏大作…
时至今日,PC的硬件性能和轻薄设计仍是矛与盾的关系,要轻薄,就必定失去部分性能体验,要极致性能体验,那免不了庞大的机身。但是呢,如果将设计和性能都稍微“折中”一下,比如无需达到台式机那种极致的性能释放,但也能满足绝大部分玩家们流畅游戏的需求,比如比轻薄本厚一点也无妨,日常出差回家也方便携带,岂不是美滋滋?这种想法并不是天方夜谭,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众多的“轻薄向”的性能本可供消费者选择,比如笔者今天评测的这台机械革命Umi Pro II,作为一款“轻薄全能本”,机械革命Umi Pro II既满足了我游戏需求,也兼顾了“轻薄和便携”,尽管机械革命Umi Pro II比传统的轻薄本仍要厚了不少,但也能做到塞到包里说走就走,想玩游戏了,通过雷电接口外界显示器,笔记本变身“主机”。
当然,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每个人对体验的理解也不同,下面笔者就简单分享一下,使用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表现和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体验。
作为2014年诞生的游戏电脑品牌,提到机械革命,你脑海中或许会闪现出厚重同时带着灯光污染的粗犷游戏本造型,但实际上,机械革命Umi Pro II基本看不到游戏本设计的影子了,全新的模具设计让机械革命Umi Pro II显得非常简约大方,但RGB键盘和机身线条的运用,又有了传统轻薄本所欠缺的肌肉感。
机械革命Umi Pro II ACD三面都采用了银色的镁合金材质,金属质感,但是同时又具备塑料的重量,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屏幕尺寸为15.6英寸,凭借着航空级的镁铝合金材质,机械革命Umi Pro II将重量控制到了1.79KG,比轻薄本重一些,但要比传统的游戏本轻了不少,甚至比一些传统的15英寸笔记本还要轻,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机身厚度为19.7mm,毕竟机身内部塞进了45W 的十代 i7 处理器和功耗达到115W的RTX2060显卡以及庞大的铜管、风扇散热系统。
单论机身的重量和大小,机械革命Umi Pro II是可以轻松塞到稍大一点的双肩背包内的,作为日常的上下班通勤,1.79KG的重量越不会让人感觉特别累。
不过机械革命Umi Pro II自带的230W AC适配器就略显大了一些,重量也不算轻,当然,考虑到笔记本的工作功率,配这么一个电源也是可以理解的。
来到B面,机械革命Umi Pro II屏幕分辨率为1080P,拥有100%sRGB色域,同时官方表示,每一台机械革命Umi Pro II出厂前都会进行专业校色,做到了其Delta E小于2,并且自带软件中支持色准恢复。
机械革命Umi Pro II屏幕边框为4.85mm,屏占比为88%,采用了三窄边的设计,下巴边框相对宽一些,底部内置了一枚 IR 摄像头,支持 Windows Hello 人脸识别登录,和手机不同的是,笔记本的人脸识别登陆是要比指纹识别更方便,手指无需操作,脸部盯着屏幕就能完成解锁,这也是部分高端笔记本采用的功能。不过在设计上,这枚 IR 摄像头位置更偏下,笔者个人认为有点不协调,显得屏幕的下边框留白有些多。
C面的键盘设计上,基本与此前的机械革命 Umi Air II保持一致,悬浮式的大键帽之间略显紧凑,棱角分明,手感偏软,但键程很长,同时在系统内,还支持RGB调色。
触控板的面积较大,但手感很一般,特别是左右下方向位置,按压的手感略微发涩,不果断,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产生单击变双击的问题。触控板左上角还有一枚白色的呼吸灯,双击该区域就能实现触控板的锁定。
在键盘位置的左上角,除了一枚电源键之外,还有一枚按键,用来切换办公、渲染模式,以适用不同的使用场景。
机械革命Umi Pro II D面的设计就非常粗犷了,大面积的进风口和散热孔设计以保证性能释放的彻底,按照官方的说法,机械革命Umi Pro II采用了第五代双风扇智能散热系统,包括双风扇、8mm厚的散热风扇叶片、四个出风口、四根热管以及暴力熊液态金属高效率液金导热介质等等。
和轻薄本设计不同的是,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出风口放在了机身背面,避免了转轴区域散热导致热风吹屏幕的问题,在长时间的游戏中,机械革命Umi Pro II吹出的热风全部在机身背部,减少了热风和手掌的直接接触,这一点设计要点赞。
作为一款全能本,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接口非常丰富,左侧是一枚USB3.1、耳机麦克风接口,右侧包括Micro SD读卡器、两枚USB3.1。背面包括一枚雷电3、一枚HDMI、一枚RJ45网络接口和电源接口。
机械革命Umi Pro II搭载的这枚雷电3接口数据传输吞吐量达到了40Gbps,八倍于USB3.0,两倍于雷电2,雷电3不只是传输速率快,你还可以用它来外接显示器、外接显卡,比如外接显示器方面,雷电3一个接口,就可满足4K@120Hz的高刷新率需求。
额外说明一点,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屏幕也是支持单手开合的,这一点要点赞。
-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 i7-10875H
- 显卡:Intel UHD 核心显卡 + NVIDIA GeForce RTX2060 6GB显存(GDDR6)
- 内存:16GB DDR4 2933Mhz,双通道
- 硬盘:512GB PCIE
- 电池:62Wh
根据鲁大师的硬件识别,机械革命Umi Pro II搭载了一块京东方屏幕,15.6 英寸,1080p 分辨率,刷新率为60Hz。
按照官方的说法,机械革命 Umi Pro II 的很大一部分受众为平面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因此屏幕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IT之家用红蜘蛛 5 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其色域达到了 100% sRGB ,色彩呈现更加鲜艳饱满。
机械革命 Umi Pro II搭载了 i7-10875H处理器,基于 Comet Lake-H 架构的 8 核心 16 线程设计,标准 TDP 为 45W;基础频率 2.3GHz,最大睿频可达 5.1GHz,16M 三级缓存,核心和线程数的提升,从参数来看,i7-10875H看起来更像是一款低频版的 i9 处理器。
CineBench R15和CineBench R20是 CPU 渲染能力的基准测试软件,其中Cinebench R20 为当前和下一代 CPU 提供了改进的基准精度,集成了英特尔的 Embree 光线跟踪技术和 AMD 和英特尔现代 CPU 的高级功能,可测试机器在高 CPU 负载下是否运行稳定。
首先,IT之家开启笔记本的高性能「渲染模式」进行了5轮的CineBench R15 测试,通过下面的截图可看到,在5轮测试中,i7-10875H 单核得分均为200+,多核得分在1505-1799之间。
同样开启机械革命 Umi Pro II的「渲染模式」在 CineBench R20 中,机械革命 Umi Pro II所搭载的 i7-10875H处理器单核得分为 490 分,多核得分 4055 分,相比上一代的 i7-9750H 来看,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接着是国际象棋测试。机械革命 Umi Pro II多线程达到了30565,比 i7-9750H 的多线程提升了 20+%,这个幅度还是比较可观的。
机械革命 Umi Pro II搭载了一块512GB的固态硬盘(512GB PCIe NVMe SSD,具体型号为三星PM8512GPTCB4B8TF-E13T4),IT之家通过测试工具CrystalDiskMark测得,(1GiB测试)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2545+MB/s、1847+MB/s,表现不错。
SSD读写测试▲
内存读写测试▲
GPU部分,机械革命 Umi Pro II搭载了NVIDIA GeForce RTX 2060显卡,GeForce RTX 2060基于图灵架构,拥有1920个CUDA、6GB GDDR6显存,显存位宽192bit,基础频率960MHz,显存频率为1375MHz,Boost频率1200MHz。
不过IT之家通过GPU-Z工具查看机械革命 Umi Pro II显卡规格的时候,发现频率都要比官方公版的更高一些。
借助GeForce RTX 2060显卡,机械革命 Umi Pro II可实现游戏的光线追踪以及最新的DLSS2.0技术。
此外,机械革命 Umi Pro II借助 NVIDIA RTX显卡,对上百种设计师类软件的也有了特殊优化的加成,比如视频编辑常用的Ae,Umi Pro II借助 NVIDIA CUDA 技术,GPU 加速的关键特效能够更快完成渲染;再比如PS,30 余种 GPU 加速功能可助摄影师和艺术家快速流畅地修改及调整图像,如模糊画廊、液化处理、智能锐化和透视变形等。
由于3DMark在测试时应用报错,所以我们直接通过三款游戏来测试机械革命 Umi Pro II 的具体表现。
IT之家选择了「古墓丽影:暗影」、「CS:GO」、「孤岛惊魂5」三款游戏进行测试,其中「CS:GO」对显卡性能的要求较低。
首先,在「古墓丽影:暗影」中,我们通过游戏自带的基准测试获得,在1080P的默认画质下,机械革命 Umi Pro II 的平均帧率为91FPS,渲染帧数为14294。
随后我们将游戏的画质、纹理设置到最高,同时开启垂直同步,经过游戏自带的基准测试获得,机械革命 Umi Pro II 的平均帧率为52FPS,渲染帧数为8261,这个表现比较出众,对于机械革命 Umi Pro II 来说,诸如「古墓丽影:暗影」这样的单机大作显然不在话下。
「孤岛惊魂5」同样是一款出色的单机游戏大作,发布于2018年,由Dunia 2引擎所打造,画质和性能表现都不错,同样是游戏自带的基准测试,1080P默认画质下我们获得平均帧率为102,最高帧率达到了119,最低帧率为89。
我们将游戏的所有画质选项均调到最高(分辨率为1080P),开启垂直同步后,我们测得机械革命 Umi Pro II 的最低帧数为32,平均帧数为38,最高帧数为45,显然最高画质的「孤岛惊魂5」跑起来略微吃力,但将近40FPS的表现依旧是可圈可点。
「CS:GO」这款游戏跑起来就非常轻松了,默认画质下,机械革命 Umi Pro II 几乎有60%左右的时间帧数保持在300FPS之上,偶尔团战或者是遇到场景,帧率会降到240FPS左右,但肉眼是无法察觉这种变化的,整体非常流畅。
补充一点,我们还想测试机械革命 Umi Pro II在《荒野大镖客2:救赎》上的具体表现,但无奈R星服务器太不给力,游戏始终登陆不上,遂放弃。后期有时间的话,IT之家将进一步测试机械革命 Umi Pro II在游戏上的性能表现。
为了挖掘机械革命 Umi Pro II的极限性能,IT之家还进行了烤机测试。Aida 64是一款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其压力测试经常用来 “烤机”,从而测试电脑在极限负载下的稳定性,配合 HWiNFO64 可以查看温度和频率等信息。
机械革命 Umi Pro II搭载的 i7-10875H 的 PL1 长时功耗为 120W,开启高性能【渲染模式】后 PL2 短时功耗也为120W,性能释放的非常激进。在负载最高的单烤 FPU 模式下,机械革命 Umi Pro II有接近10分钟的时间保持在105+W的性能释放,此时最高温度达到了96度。
10分钟之后,机械革命 Umi Pro II的功耗降到了81W左右,在之后长达20分钟的烤机中,机械革命 Umi Pro II一直保持在81W,整个烤机过程,机械革命 Umi Pro II所搭载的 i7-10875H可以稳定90W的性能释放,温度稳定在89度。
很明显,机械革命 Umi Pro II的性能释放非常彻底和激进,尽管机身更加轻薄,但依旧保持了游戏笔记本的“凶猛”作风。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机械革命 Umi Pro II的发热也比较严重,热量集中在键盘的中上部位置,温度几乎达到了烫手的程度,但笔记本左右两侧游戏常按键区域(比如WASD等)和触控板左右两侧的位置未有发热现象,因此在玩家长时间玩游戏的过程中,玩家并不会直接触碰到机身的发热区域。
机械革命 Umi Pro II内置了“机械革命控制中心”、“机械革命电竞服务中心”两款应用,前者可以控制电脑的发光灯效、显示器电源、显示器性能(显示效果)、性能管理、系统检测和电池保养。在“机械革命控制中心”应用内,你可以设置键盘的发光效果,设置性能模式,设置显示器显示模式等等。
后者则帮助用户更好的查看电脑的运行状态、配置,以及简单的应用管家(更新驱动、设置开启启动、应用卸载、开机画面设置等等)、服务支持等等,功能简单,操作也相对方便,也没有繁琐的附加项功能,对普通玩家来说还是非常友好的。
在京东平台,机械革命 Umi Pro II已经正式开售,618秒杀价为7969元,单从配置和价格来看,Umi Pro II依旧是延续了家族高性价比的DNA,对于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来说,Umi Pro II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从笔者的体验来看,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性能释放足够彻底,没有因为“轻薄”的机身就丧失了部分性能,屏幕虽然没有达到2K,但100% sRGB和ΔE 小于 2 的高水准显示效果可以满足不少设计师和创作人员的需求。
回到文章最开始,机械革命Umi Pro II的性能表现和台式机的差距是存在的,但前者在游戏方面的表现绝对远超传统的轻薄本,如果你追求相对的“便携”,又是一个游戏大作爱好者,那么机械革命 Umi Pro II会是你非常合适的选择。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