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第一天,四川这所大学为他们过集体生日

视频加载中…

入学第一天,在大学集体过生日是种什么体验?8月26日,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万余名2024级新生成功到校报到。令学生们意外的是,学校在两个校区的新生军训开营仪式上,为报到当天过生日的新生们筹备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集体生日会。

在当晚的新生军训开营仪式上,军训教官逐个点名,让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寿星们”出列上前。此时的他们一脸疑惑。当现场响起《生日快乐歌》、志愿者们为他们分发生日帽、长达1米的大蛋糕被推出来时,他们脸上瞬间涌出了抑制不住的惊喜与感动。现场上万名师生齐唱《生日快乐》歌,而学校党委书记刘广益等校领导也一起为“寿星们”送上生日祝福与生日礼物。

据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伍希表示:“今年,我们协调相关部门、提前谋划, 在两个校区的新生军训开营仪式上,为他们同时筹备了一个隆重的集体生日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新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重视,让这群刚离开父母、异地求学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当日的“寿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新生高秀丽激动地说:“当教官点名让我上来的时候,不知道要干嘛,很惊讶也有点害怕,当生日歌响起,给我发生日帽的时候,我一下就懂了,太感动了,眼泪一下出来了。非常感谢学校精心准备的生日惊喜,也非常感谢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忙前忙后筹备的这个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从和面开始,蛋糕胚制作、水果雕刻、裱花装饰,活动现场使用的长达1米的大蛋糕和精致小蛋糕,均是由学校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师生在专业实训室内完成。这一刻,从小小的面团到精美的蛋糕,既是美味的诞生,亦是学子课堂实践实操、成果展示的最好时机。

“生日在社区大学过”,62岁赵阿姨收到的惊喜一个接一个

今冬十二月,62岁的赵桂银有了一个新身份,耳顺之年,她成为了茌平区社区大学的一名“大学生”。

赵桂银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退休之后的她,儿女有成,家庭和谐,有了大把的时间,日子过得清闲自在。可前半生的辛勤忙碌,让赵桂银依旧“闲不住”,在收拾完每天的琐碎家务后,她常常感到“没事干”。

而在聊城市茌平区,有着和赵桂银一样“苦恼”的银发族不在少数。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夕阳”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茌平区持续探索文化“两创”在基层落地落实的有效路径,经过深入调研,实地学习,决定开办社区大学,充实更多“赵桂银们”的晚年生活,将“养老”变为“享老”,努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2月20日,茌平区首期社区大学体验营举行开班仪式,62位老人齐聚一堂,在专业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轻松愉快、健康博识的学习之旅。“闲不住”的赵桂银,如愿成为了学员之一。

老年人是弘扬家风、家教、家训工作的重要一环,社区大学以学习新知,开发潜力,促进健康为办学宗旨,引导老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挥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以家风带民风、促社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授课采取视频教学、互动答疑、学员分享等方式,有拍打养正操、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学典籍等内容,真正让老年人在学校里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让每位学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成为社区弘扬家风、家教、家训工作的主力军,使家庭成为推动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力量。

几天的学习后,赵桂银深感自己收获太多,非常受益,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堂课的内容讲得主题是“微笑”,下课了,赵桂银嘴里还不时的念叨着课上一起朗诵的那句话:“走到哪里把赞美带到哪里,走到哪里把微笑带到哪里,走到哪里把服务带到哪里……”

当原本空闲的时间都被填满了,日子也变得轻快了起来,12月24日,赵桂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了社区大学给自己带来的一份惊喜。

这一天,是社区大学教研组精心为赵桂银等五位生日在近期的学员准备的一场集体生日会。上午10点左右,生日会在主持人饱含深情的话语中温馨开场,在一段段情感充沛的音乐和视频中,学员们一起深切感受到了“感恩”的力量。生日快乐歌响起来,插着五支蜡烛的寿馍隆重登场,寿星们在众人的祝福下许下心中所愿,随后,捧着鲜花走进教室的家属们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寿星们在惊喜之余忍不住眼泛泪花、落下泪水。

当赵桂银的女儿董伟伟捧着鲜花走来时,赵桂银不可置信,一时说不出话来。董伟伟把鲜花送到母亲手中,落落大方地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向母亲致以祝福:“感谢我亲爱的、漂亮的、贤惠的、温柔的、体贴的、善解人意的妈妈给予我的帮助,没有你的帮助我就无法安心的工作。愿您在以后每天的日子里都开心、健康。”说完,她亲了一下母亲的脸颊,温馨极了。

生日会结束,上午的课程也结束了,学员们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董伟伟守在母亲的身边,耐心地等待她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就像儿时母亲无数次等待自己放学一样。

“昨天联系我的时候,我正在上班,这也是我人生这么大第一次买花送给了我的妈妈。这里面有康乃馨、有玫瑰,自己精挑细选,所有的花都是包含着我对妈妈的爱。”董伟伟称,这一天肯定是娘俩难以忘怀的一天,自己和妈妈都非常开心。而听到女儿的话,赵桂银也笑着说出了自己当时在台上的惊喜“心声”:“我还在想,你怎么来了,你怎么知道了。”

董伟伟称,从自己家里到社区大学,骑自行车只需要5分钟,母亲很喜欢在这里学习,带给她的变化很大,“妈妈的笑比以前更多了,情绪也更稳定。每次在这里学到的东西都会回去给我们分享,有时也会发到我们家庭的微信群里。”顺着女儿的话,赵桂银也称,“回家以后就给家人聊聊在这里学的什么,我说以后我们都和和睦睦,就光我自己的错,你们都是优秀的。”一句话说完,引得教室里的人脸上都洒满了笑容。

把母亲的书包拿在自己手里,看着母亲穿好衣裳,很快,赵桂银母女就和教室里的其他人一样陆续离开,冬日的午间还是有些料峭的寒意,但母女俩走在清静的回家路上,靠得很近,让人感到了融融的暖意。

茌平区社区大学的开办,在“解闷儿”的过程中适其所需、授其所宜,不断厚植家风土壤,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7日的体验营课程还未完,第一个街道社区大学—振兴街道社区大学体验营就已经迎来开班,越来越多的“赵桂银

们”将在这个冬天学习起来、健康起来,做一个明道的老人、智慧的长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享受幸福的美好生活。

视频 | 王红旭,母校没有忘记你

视频加载中…

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10月19日晚,“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致敬重庆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主题艺术思政课在该校大学城校区校友会堂举行。全球重师人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同步观看该艺术思政课程,共襄学校70年校庆盛举。

节目现场。通讯员 陈晟佑 摄

思政课上,学校校友、师生、合作单位代表共同讲演,用“不忘初心”“一生所爱”“使命光荣”“梦想崇高”“征程壮阔”两个序曲、三个篇章,以学校发展历程为脉络,展现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一系列原创艺术思政作品展示了重师人高举教师教育大旗,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面貌。

重庆师范大学为纪念这位老校友,专设王红旭班、王红旭团支部。通讯员 张译心 摄

当天,101岁的重师退休老教授与平均年龄只有6岁的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小朋友同声同台,献上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生日”祝福;实践并传承为救落水人员英勇牺牲的时代楷模——重师人王红旭可贵精神,他的学生和师弟、大学老师诉说其生平事迹……

为救两名落水儿童,2021年6月,重庆师范大学2008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王红旭献出了宝贵生命,用短暂一生诠释了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深刻意义,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教育部追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重庆师范大学为纪念这位校友,专设王红旭班、王红旭团支部。当天,王红旭曾经的学生冉羽佳今年考入重师美术学院,与多次营救落水儿童的王红旭师弟刘静军、王红旭大学老师周楠锋一起诉说王红旭的生平事迹,实践并传承王红旭精神。

“王老师,我考上您的母校了,我也要成为像您那样的老师,高高举起我的学生!“冉羽佳深情地向现场观众诉说,从2012到2018年,王红旭带她进行田径训练。在冉羽佳第一次参加区运会时,因为不适应起跑器,所以并未取得名次,王红旭却笑眯眯地高高将她举起,像父亲一样照顾关心着她。

冉羽佳深情讲述和王红旭老师的故事。通讯员 王泷翎 摄

受王红旭影响,冉羽佳考入重庆师范大学。她告诉记者,是王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她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她说:“我要将王老师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无私的爱和责任。”

“母校没有忘记你,红旭。”重庆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王红旭的英雄事迹,感受他的伟大精神。让这种精神在社会上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激励更多的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作者及来源:Renderbus瑞云渲染农场https://www.renderbus.com

点赞 0
收藏 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本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